1 博物馆展览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在提升教育水平、扩大教育范围、创新教育形式上展开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展览是博物馆履行教育职能的核心形式,观众对展览所包含信息的理解程度和消化程度,体现了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关乎展览的成败。当前,许多观众已难以满足于走马观花地欣赏展品的外观,而更想在参观展览时深入了解展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特别是一些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家长,更倾向于边参观边向孩子解读展览。解读的内容,既来自于家长自身相关知识储备,也依赖博物馆所提供的信息。因此,提升展览信息服务水平,既是博物馆履行教育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观众实现自我学习的现实需要。
2 博物馆展览信息服务方式分析
传统的展览信息服务方式主要有标签、图版、图录、讲解等。标签和图版受版面和形式限制,通常仅能提供展品的基本信息,无法全面、立体、深入地展示每一件展品,难以满足观众对获取展品深层次信息的需求。图录能够提供量大质优的展览信息,但制作成本较高。讲解是观众了解展品内涵的重要途径,但受讲解员数量制约,许多场馆只在固定时间段才提供免费讲解,而许多观众因文化消费观念的落后并不会特意付费聘请讲解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一些新的展览信息服务设备和方式随之出现,如团队讲解器、自动语音讲解设备、智能手机APP导览、微信和景区二维码讲解等。团队讲解器能够保证团队里的每位观众都能收听到清晰如一的讲解内容,提高了服务质量,但需要占用讲解员,观众在参观时必须跟随讲解员走固定展线,待讲解结束后无法重复获取讲解信息。自动讲解器是博物馆提前将讲解语音输入导览器,供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自主选择的导览设备。其优点是无需占用讲解员,给观众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参观过程中可重复收听,但却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而且,在实际投入使用中,许多观众由于怕麻烦、不会使用、不习惯等原因不去租用。智能手机APP导览利用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为观众提供导览信息,由于耗费数据流量、存在网络安全隐患、不能二次利用等,在实际工作中,APP导览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1]。
微信是一款免费的手机即时通信软件,自2011年面世以来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至今已成为最流行的移动社交APP。刷朋友圈、点赞、评论、分享、转发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于2013年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组织均可申请微信公众号,向特定用户群体推送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2]。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功能强大、便携性高、交互性强、成本低等优势,为博物馆开展线上宣传教育提供了新途径。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制作成本低等特点[3],常见于商品交易、单车租赁、软件下载、个人名片等,已被大众所熟知。在联网状态下,人们通过手机摄像头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查看图片、网页、视频等电子信息内容。微信和景区二维码讲解的优点是无需采购硬件设备、开发成本低、信息展示形式多样、操作简单、具有重复利用性和二次传播的可能性等。
3 朝阳博物馆“微信+二维码”导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在全球联络网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的当今时代,博物馆应树立创新意识,努力顺应、融入时代潮流,探寻新的宣传方式和知识传播方式,建立与公众的“超链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为积极贯彻这一主题精神,朝阳博物馆将微信与二维码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展览信息服务中。
3.1 目标描述
将博物馆展览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源整合到微信公众后台并创建微信素材,再将素材进行编号并转换为二维码,观众通过线下扫描二维码、线上输入编号或点击展品信息列表标题的方式,快速获取展品的相关图文信息。
3.2 实现过程
(1)准备资料:朝阳博物馆现有“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和“朝阳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两个展览,本文在这两个展览中挑选28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展览信息,整理、制作、校对讲解词文本,力求使之简练、准确、易懂,并为每一个展览信息配备对应图片。
(2)制作微信素材:在完成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和认证的基础上,将28份讲解词文本和图片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后台,制作成色彩和风格统一的微信图文素材。
(3)编号:为避免用户误操作,并为后续增加导览数量,本文采用4位阿拉伯数字为微信图文素材进行编号,第1位数字代表展览所在楼层,后3位代表导览序号(如1009,代表“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中所提供的第9个导览—“C”形龙)。
(4)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设置回复规则为导览编号,方式为“全匹配”,回复内容设置为编号对应的图文消息。
(5)创建页面模板:创建两个列表形式的页面模板,页面名称以展览名字命名,将导览图文素材分别添加至两个页面模板中,最终页面模板以列表形式展示导览标题。
(6)添加菜单: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专门设置一个名为“微信导览”的菜单,并在此菜单栏下设置3个子菜单。“使用说明”子菜单与微信导览的使用方法和目前提供的导览编号及名称的图文素材进行链接,其他两个子菜单分别与对应的页面模板链接。
(7)转换二维码:利用二维码转换器,将每一个图文消息所对应的永久链接(即一个独立的网址)转换为二维码。由于微信后台文章网络链接文本较长,直接生成的二维码图形比较复杂,会给识别和扫描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应先将永久链接转换为短链接,再将短链接转换二维码,由此生成的二维码较简洁,易于识别。
(8)制作印刷实体二维码标签和海报:进行二维码说明牌及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印刷,将二维码粘贴在相应的展柜或展品附近,将宣传海报置于展厅入口醒目处,并将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贴于宣传册上免费发放给观众。
3.3 使用方法
观众在参观展览时,在手机联网状态下,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或者在朝阳博物馆官方微信平台回复说明牌上的数字编号,将会收到一个图文链接。打开链接,即可查看与展品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感兴趣的内容反复收看,即使不在展厅,观众依然可以通过关注朝阳博物馆官方微信,在后台回复导览数字编号来查看相关信息。此外,观众还可以将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收藏、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微信好友。
3.4 优势与不足
朝阳博物馆“微信+二维码”导览系统自上线以来,已有多名观众通过扫一扫或回复数字编号的方式获取展品信息,并成为朝阳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者。“微信+二维码”导览创新了展览信息服务方式,使观众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获得一对一的服务体验,对朝阳博物馆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扩大宣传效果、储备潜在观众、了解观众对展品的兴趣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开发时间紧张、场馆条件有限,本系统实例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当前仅针对部分展品开发了导览,还有更多的展品信息需要开放,而这些依赖于高质量的科学研究。
(2)目前导览所提供的信息形式包括文字和图片两种,尚未开放相关音频、视频信息。
(3)朝阳博物馆展厅尚未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此种导览方式需要耗用观众少量上网流量。
(4)理论上,二维码不会携带病毒,但很多手机病毒、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会通过二维码进行传播[4],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需按提示正确扫描博物馆提供的二维码,不能随便乱扫不知来源的二维码,否则会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
4 结语
当今时代,数字化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博物馆由于经费有限,常常难以承担高额的数字化项目。本文所介绍的“微信+二维码”导览开发成本较低,应用效果较好,为经费有限的中小博物馆迈进数字化探索之路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朝阳博物馆将努力实现展厅无线WiFi网络全覆盖。加强对馆藏文物和朝阳地域文化的科学研究,为向观众开放更多的展品信息夯实基础。完善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工作,为更多的展品开发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逐步增加线上展品信息,丰富展示形式。加强对此种导览方式使用方法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方法。将“微信+二维码”导览与人工导览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提高展览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博物馆教育服务质量。
文章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