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 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影响,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更加被推到了台前,智慧博物馆在未来会如何发展?公众如何在博物馆进行发现探索?什么才是智慧导览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我国博物馆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陈列展示方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成为了博物馆宣传、展览、行销的重要手段。到了 20 世纪末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新形态——数字化博物馆。之后,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各类型博物馆如雨后春笋遍及华夏大地,旨在打造优秀、一流的文化、科普阵地。可以说,数字博物馆不仅丰富了外在的展示和宣传方式,对传统的内部管理也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实现了存储数字化、传递网络化、管理电脑化、资源共享化。尽管如此,我国当前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还是借鉴模仿多、自主创新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 2020 年以来,全球有近 85 000 家博物馆因为新冠疫情闭馆,此后云上博物馆、博物馆直播成为公众与博物馆的交流方式之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更加被推到了台前。数字博物馆在未来会如何发展?公众如何在博物馆进行发现探索?如何学习参与?数字技术如何为此做出贡献?本文希望通过德国博物馆 4.0 项目实践应用的介绍,给我国博物馆数字技术发展带来更多启示。
1 德国博物馆 4.0(Museum4punkt0)
项目介绍德国博物馆 4.0 项目是一个将德国不同地区文化机构连接在一起的、跨机构的数字化项目,旨在向
公众提供学习、体验和参与博物馆的新方式。这些文化机构的藏品代表了艺术史、文化和迁移史、自然史、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科学技术史的各个方面。该项目最初计划时间为 2017 至 2020 年,参与机构包括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不来梅德国移民中心、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施瓦本—阿勒曼狂欢节博物馆联盟、森肯贝格—格尔利茨自然博物馆以及柏林宫洪堡论坛博物馆基金会。目前该项目已延长至 2021 年底,参与机构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机构之间通过深化合作,促进项目的多样性,以支持整个德国的博物馆走向数字化。联邦政府文化和媒体事务专署为博物馆 4.0 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德国博物馆 4.0 项目主要有以下四个目标:
一是通过开发、测试和评估针对不同博物馆展示、教育、交流和研究的数字基础设施,收集相关信息并获
取经验;
二是通过分析不同目标群体探索博物馆的不同方式,了解数字技术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实现个性化的目标;
三是通过机构间针对数字应用程序设计中的要求、实施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密切交流,将各自的数字技术进行连接和捆绑;四是以文献汇编和最佳实践案例的形式与德国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分享项目成果,以期为加强德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做出贡献。
自 2021 年起,博物馆 4.0 项目网络加入了不少新的博物馆成员,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并促进项目的多样性。博物馆 4.0 项目正在与新的合作伙伴扩展其展示手段和展项组合,以支持整个德国的博物馆走向数字化。该项目的新合作伙伴包括: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下属博物馆研究所、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立基金会下属戈托尔夫城堡博物馆、魏玛古典基金会、德国历史博物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历史博物馆基金会、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卡尔克里泽博物馆和公园、萨尔历史博物馆、德国海洋博物馆基金会、巴登州立博物馆和德意志电影档案馆基金会。
2 德国博物馆 4.0 项目案例分析
如何通过数字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博物馆如何量身定制满足不同参观者的需求?增强和虚拟现实技术如何促进知识创造?博物馆研究如何活灵活现?如何在缺少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可持续地运营数字化服务?下述案例致力于解决博物馆中与数字技术的实践和应用相关的问题。
2.1 案例一:参观之旅的重新思考——博物馆的数字化扩展柏林国家博物馆拥有 15 个展厅、4 个研究所和
一个联合理事会,自 1830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人类史方面的艺术和文化藏品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为了使更多的人能了解馆藏,博物馆向所有社会团体开放,并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柏林国家博物馆希望为参观者创造更多新的机会来获取展品信息和相关知识。“参观之旅的重新思考”案例遵循了这一愿景。柏林国家博物馆“参观之旅的重新思考”案例旨在向公众更好地介绍普鲁士文化遗产,致力于解决如何使用新的数字和沉浸式技术设计出参观者与博物馆多样化的接触点,扩展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参观者的多样性以及对于新兴数字技术的渴望是柏林国家博物馆关注的重点,因此首先要创造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及团队结构,才能够和这种多样性相适应。
从对当代博物馆工作的整体理解上来看,“参观之旅的重新思考”这一案例将参观者研究、数字应用和结构措施定义为三大重要支柱。这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参观者之间、数字用户之间以及博物馆本身各种接触点的基础。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之前、过程中以及之后与博物馆和展示内容进行互动的一切形式和方式被统称为“参观者之旅”。
在“参观之旅的重新思考”案例中,重点是使博物馆探索如何适应参观者的意愿和需求。对于参观者而言,他们的博物馆体验在制定参观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现场的参观过程,甚至是参观结束之后。博物馆的目标是在所有这些时间点给参观者良好的体验感,并加强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联系。要实现上述目标,博物馆对于结构和技术的合理使用及战略扩展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有以下实施方法:
1)为了满足数字时代博物馆工作不断变化的需求,柏林国家博物馆与一个跨学科团队合作,通过诸如以人为本的设计、关键设计和跨媒体叙事等手段来补充博物馆展示所需要运用到的科学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博物馆不仅能够融入来自策展人、博物馆员工和外部专家的观点,也可以吸收来自参观者的想法。
2)通过结构措施,指的是在展厅中建设和扩展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例如 WLAN,以及 2D 和 3D 数据的生成和记录。此外,工作方法和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展:例如,通过努力寻求一种敏捷且跨学科的工作方式,以顺应不断变化的数字化需求。数字技术可以为博物馆跨馆藏和跨学科合作做出决定性的贡献。通过“参观之旅的重新思考”案例,博物馆方法技能的不断扩展将有助于知识的持续性传递。
3) 通过数字化的应用程序介绍博物馆展品,并以此与参观者进行交流互动。博物馆的工作以及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最为重要的始终是博物馆、展品和参观者之间的知识转移,而不是技术。为了增进参观者与应用程序的互动,博物馆通过迭代过程来开发应用程序,也就是说通过创建技术扩展等级,不断评估和改进应用程序。
4)收集参观者信息是博物馆的兴趣所在,如他们是谁?对博物馆有什么期望?因此参观者研究对博物馆十分重要。参观者研究指包括经验性社会研究以及用户调查测试在内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博物馆获得有关参观者在体验过程中更为详细的信息,这样,博物馆就可以在项目的每个开发阶段知道如何对应用程序进行改进和完善。
2.2 案例二:以数字方式体验移民历史不来梅港德国移民中心的团队正在测试一种数字叙事方式,以使有关移民的礼俗、想法和讨论在互联网和博物馆中切实可见。德国移民中心借助真实的家庭故事和历史重建,向公众展示了移民的各个方面。但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关于移民的社会讨论越来越多都是在网上进行。长期以来,虚拟现实技术并不只是在计算机游戏中得以运用,使过去或未知的事物能够得到体验。德国移民中心在他们的案例中也考虑了这些技术发展,并提出以下问题:数字技术如何有助于促进有关移民的对话?情感植入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传达吗?德国移民中心这一案例目的是使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并探究沉浸式数字叙事方式在文化和历史知识传播中的潜力和局限性。
博物馆通过使用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来传达移民的生平和情感,信息通过交互场景进行传达,而不是通过物理上无法访问的空间或历史场所的纯粹搭建,数字叙事方式也对单纯的实物展示进行了补充。同时,通过在线门户创建的数字聊天室,允许博物馆和参观者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具体做法如下:
1)实物复原和虚拟现实。在数字化时代,实物展品的意义是什么?情感传达是用复原物展示的方式好,还是用数字技术讲故事的方式好?德国移民中心以 2018 年 8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举办的临展“陷入战争 无力 渴望 1914-1921”为实验案例,研究了数字方式如何向参观者传达情感。在展览中,参观者既可以在常规展厅也可以使用 VR 眼镜获取展示内容。之后,根据他们在参观展览前后所进行的问卷调查,通过对 700 多个测试项的广泛研究,分析了这两种展示手段的不同效果。
2)创建门户网站。该门户网站通过传记、实物和历史访谈等方式向用户介绍了德国移民中心的馆藏,它为用户提供了两种不同方式去了解移民历史:一是情感方法,二是工具方法。前者主要针对想要了解故事人,后者则是针对研究移民历史的人。根据选择,用户可以访问有关移民的故事、物件照片、视频资料,从而以个性化地、科学性地了解移民的历史。此外,任何具有移民背景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门户
网站与德国移民中心的科学部门联系。
3)创新的藏品数据库。除常规展品外,数字文化资产(如视频和音频文件)也包含在藏品数据库中:创新的收藏体系不仅对实物、历史访谈和移民传记等进行了清点,还在物质文化资产和非物质文化资产之间建立了相互连接。
2.3 案例三:3D 可视化——博物馆传递知识的远景在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出于保护的原因,博物馆藏品中的大量历史展品——从蒸汽机到月球车都已经无法正常运作,许多展品也无法在原始的环境中进行展示。通过数字 3D 模型和 3D 可视化技术,能够更详细地展示展品的工作方法、结构原理和材料特性,使展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变得切实可见。例如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打造的月球车 3D模型,可以在虚拟现实中穿越月球表面;而苏尔寿蒸汽机的 3D 模型,则向博物馆参观者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模式,以及打开或关闭纺纱机时蒸汽机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数字 3D 展示内容的创作及其在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场景中的呈现方式对博物馆提出了很高的技术和组织要求。数字化知识传播方法必须适合博物馆,新媒体概念也必须整合到展览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的 3D 可视化案例,旨在打造一个便于科普传播及参观者互动的 VRlab。VRlab 即为用 VR 数字化方式讲故事实验室。VRlab 于 2018 年 8 月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博物馆展厅的实验区供参观者使用。VRlab 占地 120 平方米,分为一个接待区、一个多功能区域和三个 VR 技术演示区。这里展示了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 3D 扫描和精心建模的展项。除了可以在月球表面上驾驶模拟器外,苏尔寿兄弟的蒸汽机、奔驰汽车、李林塔尔滑翔机也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得到体验。VRlab用玻璃打造,明确了开放式的设计属性。通过参观者的参与和互动,博物馆能够及时测试最新的技术发展,在参观者体验展项的过程中,也能对不同的 VR场景以及包括 360°全景眼镜在内的 VR 设备进行测试和评估,同时,向参观者讲授 VR 背后的科学技术、研究现状和商业用途。
2.4 案例四:数字技术与狂欢节嘉年华如何以数字化的方式体验参与无形的风俗习惯?施瓦本—阿勒曼狂节博物馆联盟下属巴特迪尔海姆嘉年华博物馆以及朗根斯坦城堡嘉年华博物馆对此进行了研究。博物馆展出了许多与施瓦本—阿勒曼狂欢节有关的展品和资料。然而,在精心策划的展览中,超越展览本身的文化属性只是被粗略地描绘出来。在小型博物馆中,数字技术如何支持展示内容的传达?数字技术是否有助于参观者抓住狂欢节背后民俗、文化等一些无形的信息,使无形变得有形?博物馆正通过“数字技术与狂欢节嘉年华”这一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1) 以 360°全景电影形式向参观者介绍民俗活动。尽管很多民俗活动只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在特定的地区举办,但通过 360°全景电影能够演绎出供参观者在任何时间可以观看、了解的展示内容。只需要借助博物馆的穹顶进行投影,再让参观者佩戴上简易的硬纸板 VR 眼镜,就能够观看 360°全景
电影。
2)虚拟博物馆及互动聊天室。展示内容通过精心挑选以后,以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博物馆的形式呈现,对展示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可以通过互动聊天室进行对话和讨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使用了可靠的社交网络交流和互动形式:在网络虚拟博物馆中,用不同主题对狂欢节相关展品做了划分,并进行了章节性的介绍。同时,邀请用户在各自对应的主题区域上传图像、文本、视频等自己的狂欢节经历信息资料,以便博物馆得到他们的参观反馈信息。
3)博物馆的“大师”——无需 BYOD(自带设备)和租赁设备的导览。项目团队设计了一个典型的互动式博物馆导览。设计好的导览系统会在博物馆游览过程中作为参观者的“虚拟”向导,无需携带任何设备,信息载体是展览的一部分。在信息站点,该导览系统通过联网的显示器、扬声器、传感器,结合增强或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投影和照明设备与参观者进行沟通交流。系统接收从参观者那里获取的信息并进行保存,以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处理、推荐主题或邀请互动。这位“大师”也是一位虚拟分析师,能够通过参观者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和制定未来的博物馆策略
3 结语
工业 4.0(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这一概念 2013 年最早产生在德国,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的工业竞争力,确保德国长期处于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国家。德国博物馆 4.0 项目则是确保德国博物馆数字化成熟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数字技术发展一直以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博物馆行业的数字化应用起步稍晚,如何打造以人为本、科技服务于展示、收藏和管理的智慧型场馆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宣部等 9 部门也发布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本文通过对德国博物馆 4.0 项目案例介绍,分享了德国博物馆在展示、教育、交流、研究各方面的数字化建设具体经验,希望为国内同行带来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