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代博物馆的办馆理念逐渐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博物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收藏了多少珍贵文物,举办了哪些重要的展览活动,更多地体现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引领了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和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实现其教育的职能,讲解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好的讲解,不仅可以弥补展陈中的不足,更能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使观众回味无穷。长久以来,博物馆的讲解都是以人工讲解为主,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先进的电子语音导览系统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博物馆的讲解中,使得人工讲解逐渐被弱化。电子语音导览系统发挥了现代化导览系统的高效作用,使得服务范围被扩大,服务数量增加,观众在收听的同时更加自由,可以到处走动,互不影响,并且节省了许多人力成本。这一系列的优势,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人工讲解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并且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式交流。观众在随着讲解员边走边看边听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绪也会被调动起来。当发现问题时,还可以与讲解员随时进行互动。这些人性化的优势是电子语音导览系统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博物馆的各种类型的讲解中,人工讲解的发展不容忽视。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加强对博物馆展览中人工讲解的重视,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博物馆中的人工讲解,使其发展更加完善。本文以南京地区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院)为例,通过对它们的调查与分析,结合从目前人工讲解发展现状中获得的一些启发,提出一些有关人工讲解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实际应用于博物馆展览中,促进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更好的发挥其职能,并在今后的博物馆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
(一)本文对于博物馆讲解的定义
博物馆讲解工作是指以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为依据,运用讲解技巧通过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将展品中蕴含的大量信息传达给观众。这是一个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播过程、互动过程。讲解具有进行思想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辅助审美引导等功能。整个讲解过程需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展品、陈列、讲解员和观众。1讲解员需要对展品熟悉,对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充分了解观众的需求,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将展品的信息传达到观众脑中,并做好引导参观的工作,最后对观众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整理。所以,讲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观众与藏品沟通的桥梁。首先,传统意义上的讲解主要指人工讲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讲解延伸出了电子讲解,即利用电子语音导览系统进行讲解。人工讲解是讲解员在对相关展览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形式直面、灵活的传达给观众的过程。而电子语音导览系统是由事先录制好的说词,经电子系统如:小型录音机、电脑遥控录音设备以及各种智能的设备,根据观众的需求,将解说词传达给观众的过程。这二者最大的区别便是“人”与“机器”的区别,但是两眷的共性便是达到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展览的目的。讲解是博物馆的一种社会教育与服务的方式。陈列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观众对展品和陈列加深理解,掌握重点,还可以使那些无目的游览的观众,通过讲解增加参观兴趣,开阔视野,得到更多的收获。因此辅导性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社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是服务于观众的重要方法。
(二)本文对于“南京地区”概念的界定
本文在具体阐述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状况时,采用的案例仅限于南京地区,而“南京地区”概念的界定特指南京城区,不包括南京城区外围的区、县, 本文第二章所列举的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江宁织造博物馆均属于此概念范围。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南京地区”概念的限定,仅仅在对于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现状的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时适用,而该理论的宏观运用则不局限于该地区范围。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对于这一 部分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在收集有关资料后,综合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学术界针对人工讲解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工讲解者专业素质的发 展与提升,以及人工讲解与电子语音导览系统二者的关系,并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鲜少从博物馆的制度建设和讲解者自身建设方面共同作为人工讲解的发展重点进行研究。
(一)人工讲解者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就目前而言,关于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学术界主要注重了人工讲解中的主体“人”,以及怎样去提升讲解员的素质。例如许笑映《基层博物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探讨》一文中从博物馆讲解员的现状分析入手,了解博物馆讲解员的能力素质,探讨其培养途径,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王颖的《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讲解员素质的提升》z指出,鉴于目前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人们对于博物馆展览中讲解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所以对讲解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讲解员的工作则提出了新要求: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与观众交流,加强应变能力。以上文章都只是单一的从提高讲解员自身能力与专业素质方面对人工讲解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人工讲解与电子语音导览系统比较的研究
随着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的发展,人工讲解与电子讲解之间的对比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电子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展览应用中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许多学者将目光转向人工讲解与电子语音系统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的关系,并进行优势与劣势的比较。其中代表性的文章有汤兆红《关于博物馆人工讲解与现代化导览系统的各自优劣及其有机结合》,文章首先根据人工讲解是现代化导览的基础,分析了人工讲解中讲解员需具备的能力及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电子语音导览系统是人工讲解的发展与良好运用,最后得出最佳的导览方式是人工讲解与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相结合这一结论。另外还有吴玲《讲解工作中的电脑与人脑》一文,文中对数字导览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且比较了电子语音导览系统与人工讲解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电子语音导览系统能否取代人工讲解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这类比较性的文章都从各自的角度对人工讲解和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最后给出了个人观点及对未来博物馆展览中人工讲解和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的发展建议。文章侧重于二者关系,而不是单纯的针对某一种讲解形式进行探究与分析。综上所述,人工讲解在博物馆中的发展与运用虽然有许多研究成果,但是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仅仅针对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缺少必要的调查分析,也急需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来促进人工讲解在博物馆中的发展。本文旨在不仅在讲解员的素质能力方面,更要结合博物馆的相关制度建发方面,针对人工讲解这一种讲解形式的发展进行研究,以期推动人工讲解在博物馆中的长远发展。
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历史与现状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如今已经成为博物馆展览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工作,博物馆讲解工作在陈列与观众之间起到的桥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要深入了解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情况,必先了解其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地位,从其在博物馆中应用的历史开始,分析其过去与现状。第一节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博物馆宣教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得以实现,但是讲解员直面观众讲解这一形式所产生的较好的交流和沟通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引导者的身份
首先,博物馆讲解员在陈列展览中担任了展览的引导者这一身份。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其各个藏品所揭示的内涵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情况下,观众前来参观博物馆,大多数会依照兴趣进行随性的参观,。参观前没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做铺垫,参观时观赏顺序的随机性,都造成了导致其参观过后对整个展览的脉络和内涵依然不了解,印象不深。因此,参观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并及时对相关藏品知识背景进行补充说明,会使得展览的效果更加显著。除了相关展牌、展板以外,讲解便负担了这一使命。在讲解者的引导下,观众一步一步对展览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讲解,加深那些漫无目的参观的观众对于展览内涵的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最后获得更多的收获,使展览达到较好的后期效果。
二、补充说明展览内容
讲解作为博物馆不可或缺的功能因素,承担着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神圣职责。在一场展览中,由于展品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内容不能充分表现,需要借助讲解工作予以弥补。陈列展品本身是一件物品、一张图片、甚至一段影像资料,它们之所以被陈列展出,是因为其背后所蕴含的大量知识与信息。而展品本身是不能够对自己进行解读的,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比如展览中常见的文字、说明牌等。但是在所有的辅助手段中,讲解是最为详细的一种方式。讲解可以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与展览相关知识和信息。比如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与当事照片和文物,这些饱经沧桑的物件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如何把其历史内涵诠释出来,告诉人们其背后的故事,尽可能的将其价值凸显出来,这些都是讲解所要承担的责任。人工讲解是针对展览进行的延伸,对展览的内容、背景、展品的价值、甚至展陈的布置等许多展示出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补充说明在展览中遗漏的内容,使得观众在欣赏展览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展品表面信息外的其他相关内容。
三、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理解展览内容
博物馆的陈列虽然具有很强的形象化、直观教育的作用,但也有局限性。针对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难以做到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来进行布置,通常选择最为大众的形式进行布置与解读。而人工讲解作为展陈内容与观众互相认识了解的桥梁,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观众进行不同内容的讲解与说明。博物馆社教专家齐吉祥先生曾说:“讲解员是观众与文物建立联系的重要媒介……”讲解员利用语言这一媒介,将文物所蕴含的信息富有感情的、有针对性的传播给社会大众是其最基础的职责。在履行基本职责的情况下要做到“因人施讲”,准确的定位观众人群,例如对于儿童,讲解时应注意使用儿童能够易懂的语言,采用其感兴趣的讲解方式,调动起儿童对于展品的兴趣,吸引儿童对于展览的注意;对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老年人,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相联系,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展品内容更立体的呈现出来;对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考虑其知识背景,从其研究方向出发,将展览与其研究内容结合起来,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使其更深入的了解展品。因此,只有了解不同观众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参观需求等,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观众,才能帮助他们更迅速准确的理解展览内容。
四、收集观众对展览的反馈情况
人工讲解的另一项重要职能便是作为展览反馈信息的收集渠道。既然是观众与展品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的将观众的信息反馈给展览的主办者也是人工讲解者的重要责任。在实施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可以通过观察观众的表情,与观众进行沟通,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和丰富肢体语言,在讲解与沟通的过程中搜集观众的反馈信息,来实现高效的讲解。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重视,尽可能耐心的作出令其满意的回答,展览结束后对常见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不断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调整。此外,在参观结束后,观众对于博物馆展览所提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讲解员进行反馈。讲解员作为展览后台与前面观众沟通的重要渠道,要担起这一重任。博物馆的展览策展者还能通过讲解员向观众中的专家、博物馆事业爱好者和关心者学习,并获得对博物馆工作的指导与批评,使其成为博物馆日后工作改进的参考。
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运用的历史
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从世界上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来说,虽然关于教育这一职能的产生较晚,但是其在博物馆各项职能中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的。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便是为了更好的辅助这一职能。伴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讲解也随之一起成长,并且逐渐发展成熟。
一、人工讲解在国外博物馆的运用历史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其菲尔·奥林帕斯神庙中,有一座专门保存各种战利品和雕塑等古物的收藏室,这就是博物馆形成的胚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君主亚历山大大帝将其在欧亚非的军事扩张中所获取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战利品,交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进行整理与研究,因此在雅典建立了“亚里士多德园”。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托勒密王朝。王朝建立后,统治者效仿希腊,在公元前290年建立了“亚历山大博学园”,该园是目前所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在亚历山大博学园中,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讲解存在。学者们在讲演堂里发表演说,公布自己的学术见解和科研成果,这种形式具有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智慧和传递信息的功能,由此,便认为是博物馆讲解的先驱。11793年,法国卢浮宫向公众开放,虽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讲解机构,但是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却担负着为重要人物参观介绍的任务。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博物馆讲解最早开始于19世纪末。由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最先开始设立讲解员,称为Docent,也就是讲师的意思。讲解员主要讲述陈列品的名称、性质、时代等有关资料,受到了参观者的欢迎。2此后,许多国家的博物馆纷纷效仿,陆续设立了讲解员这一职务。
二、人工讲解在国内博物馆的运用历史
(一)早期人工讲解的提出
中国博物馆事业开始于1905年张謇先生在江苏南通建立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一一南通博物苑。而中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也由张謇先生最早提出。并在南通博物苑最先开始实践从《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所附的《博物苑历年状况表》中可知,从1905年创办至1911年期间,南通博物苑的正式职员只有苑主任孙钺一人,其后发展到1914年也仅仅只有3人。因此,此时的南通博物苑是没有设定专门的讲解人员的。而日常工作中,如果有观众或者学生来参观,一般都是由这些职员甚至老师来担任这项工作。在《二十年来之南通》中这样记载“……南通各校,凡讲关于动、植、矿物,常由教师率往参观。……(南通进来各项事业发达,他地人士特来参观者踵相接,因之而常苦应接不暇之慨)……”遇到重要来访的客人,苑主任孙钺则亲自陪同并做现场讲解。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等来到南通时,在南通博物苑参观,便是由张謇先生亲自接待并讲解的。当日的《公园日报》有这样的报道:梅兰芳在参观时“一细观,必详询所以,啬公亦不惮指导之烦。”这说明,在南通博物苑初期,作为南通博物苑总理的张謇有时也会亲自接待并讲解。
(二)人工讲解的初步设置
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展现出了新的发展气象。1912年在北京筹建国立历史博物馆;1914年建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开放。尤其在1928年至1937年间,形成了一个高潮。据1936年的统计,当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77所,这是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发展期。这一时期,由于条件限制,各博物馆似乎都没有设置专门的讲解人员,普遍由业务人员来兼任讲解工作,但是一批国立的重要博物馆已经开始了讲解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具体的工作实践。1943年,两位著名的博物馆学专家、中央博物院的主要筹建人曾昭炳和李济出版了一本对中国博物馆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专著《博物馆》。曾、李两位专家非常重视研究1尊物馆的讲解工作,将其归纳在对成人教育的章节中。他们系统的论述了博物馆讲解工作,他们认为博物馆讲解工作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指导参观,“派定人员按一定时间,领导观众参观,并随时对陈列品加以说明,或解答观众疑难”;二是举行演讲,定期在讲演室内进行讲演;三是开班学习,为“如有多数研究兴趣相同之观众,可为之开班学习”;四是解答疑问,解答“馆外人对于馆中某物或某事”的问题。而针对讲解员,曾昭炳与李济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种领导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知识,风趣及忍耐心;因知识所予观众正确之指导,风趣所以引起观众之兴味,忍耐心所以详细答复群众之疑问。”但是1936年至1949年之间,因国内局势动荡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讲解工作基本处于不稳定的阶段,讲解人员大都是临时抽调组成。
(三)人工讲解的正式发展与成熟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早期的博物馆学者从西方引进了现代博物馆的先进理论,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在学术层面进行研究。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了博物馆讲解理论的框架。1949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开馆,正式开始招收讲解员,成立讲解组,这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支专业讲解队伍。2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建成开放,急需讲解人员。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北京市市长彭真和中宣部、教育部具体筹划,挑选了6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和4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博物馆,去做讲解工作。1979年6月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是指导博物馆全面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在条例的第四部分《群众工作》中,第十二条规定“群众工作是博物馆联系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第一线。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组织观众,进行讲解,更好地发挥陈列展览的宣传教育作用。讲解员要热心为观众服务,热爱自已的专业,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讲解水平,善于组织观众,结合当时当地和宣传对象的实际,进行观点鲜明、内容准确、史物结合、表达生动的讲解。”这是讲解第一次作为具有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出现。由此人工讲解在我国博物馆中的发展正式走向成熟。
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运用的现状
人工讲解在博物馆中的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笔者对博物馆中人工讲解的现状进行了整体的分析:
一、人工讲解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规定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随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博物馆的发展。2005年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博物馆管理办法》,自2006年1月1 日起施行。《办法》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五)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此处针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提出了必须包含有讲解服务的要求。在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博物馆条例》,自 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最新的《博物馆条例》第四章《博物馆社会服务》中, 第三十条: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应遵守规定“(五)采用多种形式提供科学、准 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第三十二条规定“博物馆应当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进行讲解;学校寒暑假期间,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陈列展览项目。”《博物馆条例》的颁布, 从法律法规的层而,规定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讲解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为博物馆的讲解服务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由此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具备了正式的法律地位。
二、人工讲解类型现状
目前,从笔者收集和走访的有关资料分析来看,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运用的方式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常规式讲解
这是目前在博物馆展览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讲解模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型博物馆中。担任这种讲解任务的主要是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长期工作在博物馆,对博物馆展品较为了解,经常进行讲解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需要讲解的某一展览较为熟悉,了解展览的意图和相关内容。他们的讲解主要来源于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通过经验的不断累积,面对观众时,可以将一些展览表层的、外在的和程序化的内容传递给观众,但是并不能深刻的挖掘展品内涵,也很少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相对来说,只是一般性的完成讲解任务。对于观众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并没有做到应对自如、恰如其分和尽善尽美。如何提高这一部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最大限度的去满足观众在展览中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目前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应用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背诵式讲解
这是另一种在博物馆中应用较为普遍的讲解模式,尤其是地方上的中、小型博物馆。目前来说,博物馆的工作中,讲解工作属于一项基本工作,但是讲解工作又对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其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讲解员需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标准的普通话,合适的礼仪规范等。近年来,讲解员的招募大多将目光锁定在了播音、主持这一类专业的人员上。笔者查看过一些博物馆讲解人员的招聘信息,其条件多关注于个人形象、普通话以及表达能力等,对于专业知识方面则要求不甚严格。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学校经过了具体的培训,符合讲解员所要求的各项综合素质的标准,另一方面是研究博物馆方向的讲解人员的欠缺。虽然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是有一部分人员达不到讲解人员所要求的综合素质,还有一部分人员不愿意去做讲解工作。因此,博物馆招募的讲解人员很多来自于播音、主持等其他专业。 另外,随着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举办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比如“讲解志愿者”等这一类活动,虽然主要目的在于分担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压力,同时让人们进行体验讲解员这一职业,但是对收听的观众来说,有时却并不能带来很多的好处。上述两类讲解人员都存在文化底蕴不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甚至对于有关展览的内容不甚了解的现象,更不用说讲解展品本身的意义以及展览的内涵。其主要靠机械式的背诵讲解大纲、要点进行讲解。然后他们会将自己未能消化的内容传达给观众,使得观众理解也很困难,人工讲解的效果就大抒折扣。针对以上这部分讲解人员,要提升其讲解水平,未来还有一段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
(三)专家式讲解
专家式讲解,顾名思义就是由各博物馆的专家、研究员进行人工讲解。这种讲解模式数量较少,因大多数专家或不愿意进行讲解,或忙于研究没有时间进行讲解。同时又由于中、小型博物馆的专家、研究员数量较少,进行专家式讲解的条件略显不足。因此,此种类型的讲解较多的应用于大型博物馆中。但是这种类型却是人工讲解在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专家式讲解的代表有上海博物馆。可以在网上查询到上海博物馆曾举办过专家讲解活动,但仅仅只是活动,并没有设定为固定项目。另有一些博物馆请来外馆专家,针对某一展览进行讲解,例如:故宫博物院专家宋海洋曾做客河北博物院讲解唐宋明清玉器等活动。专家进行讲解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专家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他们掌握的相关知识比较丰富,对展览的主旨把握更明确,也能较为透彻的理解展览内容,更高层次的将展览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融汇贯通。其次,他们在讲解过程中不仅注意分绍展陈的内容,更能够联系相关知识,揭示展览的主旨,诠释展览的内涵,然后将展览的精髓传达给观众。最后,专家在讲解的同时能够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面对观众所提出的问题,因有丰富的知识体系进行支撑,从而应对自如。更可以筛选出合适的内容给观众,用丰厚的知识来吸引观众的兴趣。但是如今这一讲解类型的主要问题便是能够进行专家讲解的这一类人才较为稀却。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培养人才,进一步扩大这一种讲解模式。
人工讲解的安排与设置由于博物馆自身讲解人员的欠缺或者经费不足等问题,但是又要适应观众庞大的需求,因此,现在大多数博物馆的讲解总体来说采用以下几种设置方法:(1)针对特定对象进行讲解:即对特殊群体或者进行特别申请的参观者进行讲解;(2)定时讲解:这种比较普遍,每天安排特定的时间进行人工讲解,其他时候则主要以电子语音导览系统为主,人工讲解的频率则根据需求进行安排。(3)收费讲解:凡是需要进行人工讲解的需收取费用,这样便控制了进行收听人工讲解的观众数量。以上这些便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人工讲解运用的总体情况,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讲解工具己在各国的博物馆广泛使用。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把博物馆讲解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新的科学技术在博物馆讲解中的应用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人工讲解在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过程中与观众建立的感情交流是任何讲解工具所无法取代的。因此,总结如下:现代博物馆发展的总趋势便是电子语音系统与人工讲解共同发展,既要不断完善科技手段,也要更加系统、规范化的发展人工讲解,以推动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前进,同时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
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中人工讲解运用情况的调查
一、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1950年8月,正式定名为南京博物院。目前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作为一家免费开放的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其各项功能设施均较为完备,服务也比较完善,日均客流量较多,讲解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首先选取南京博物院作为研究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情况。(一)南京博物院基本展陈状况南京博物院大殿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南博的标志性建筑。历史馆作为南京博物院最主要的展馆便位于大殿内,共设有8个展厅。根据历史沿革时间,全面展出在江苏省出土的各时段的文物精品。特展馆位于南京博物院扩建后的玉琮形制建筑内,重点展出的是南京博物院珍藏的珍贵文物,集中于明清两代的宫廷用品,其中也包括部分临时展览,如近期的《神灵的艺术一~来自中部非洲的面具特展》、《法老·王》等。数字馆位于民国馆北侧地下。数字馆主要用运用实时抠像、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将空间、装饰、媒体硬件及数字内容结合起来,营造立体丰富的展示环境,引导观众沿着流线移步换景。艺术馆位于南京博物院侧面的展馆内,基本陈列为历代名人字画、雕塑等,如《历代书法陈列》、《傅抱石艺术馆》、《吴为山雕塑馆》等。非遗馆与艺术馆相互毗邻,集购物与展陈为一体,江苏省的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京云锦、昆曲等皆由此馆进行展示弘扬,常设展览有《大师工坊》、《茶社》等。民国馆位于艺术馆地下,是南京博物院具有休闲性的场所,模拟民国时期的街道、场景,征集并展示民国文物,再现r老南京的民国风情。
(二)人工讲解在展览中的运用现状
经过实地调查,该博物馆的人工讲解运用状况仅仅集中在历史馆与特展馆内,并没有将其运用至整个博物馆,以下是对南京博物院的整体调查情况。
1、讲解分类免费人工讲解和免费电子语音导览系统,不设有收费讲解。免费人工讲解一场提供30人进行收听,提前十五分钟到服务台进行预约才可以。预约时凭借身份证和电话号码进行登记,会领到一副耳机接收器。预约人数较多,“需排队,并且由于人数限制,不能保证可以预约到。免费电子语音导览系统可凭借身份证在服务台进行租借,租借有时间限制。
2、讲解时问每天上午10:00和14:00各有一场免费人工讲解。
3、讲解机构设置人工讲解在南京博物馆属于宣教部讲解科,现有讲解员22人,平均年龄在24岁,现在能够为公众提供英语、目语、韩语的讲解服务,以满足不同国家的观众的参观需求。所有讲解员通过了普通话达标测试考级。同时还有若干志愿者讲解和专家讲解。
4、讲解顺序主要讲解在历史馆和特展馆内。历史馆主要是江苏地区历史发展进程的有关展览,因此,讲解根据时间为主线进行讲解。特展馆有不同的专题展览,因此参观顺序是按照从二楼至五楼的顺序进行。
5、讲解情况此次调查采取了讲解员讲解和志愿者讲解进行分别调查。讲解准时进行,讲解通过话筒,自动传达到耳机内,并不会打扰到其他观赏的观众。讲解员声音透过耳机传达,并不会感到不适,但是由于场馆内参观人员众多,声音较为嘈杂,耳机内并不能隔绝外界杂音。(1)讲解员讲解讲解员进行讲解时,讲解速度较快,每一个展柜挑选较为重要的物品进行讲解,讲解时仅针对各物品本身,外延较少,全程约为1小时。面对观众所提出问题,回答较为简单。讲解时会有提问及互动,与观众进行交流。讲解员声音温柔,语言清晰准确,着装统一,举止优雅,做到了讲解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但是内容略微死板,属于常规式讲解。(2)志愿者讲解志愿者进行讲解时,同样使用话筒与耳机设备,但是志愿者声音较为洪亮,使得设备基本无用。讲解进程缓慢,讲解志愿者对于讲解内容十分熟悉,讲解较一为详细,中间会有很多对于历史事件及物品本身的延伸,内容较丰富。讲解过程中,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与观众互动,观众反应较良好。讲解过程感情丰富,充满激情,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志愿者会统一着志愿者马甲和志愿者工作证。讲解时,声音洪亮,但是1:3齿清晰程度和普通话标准程度较专业讲解人员有一定差距。
6、讲解评价反馈情况收听讲解的观众人群主要集中为中、青年人,这些人群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较强。在讲解员讲解开始时,观众反应较为热情,对于听到的重点文物的讲解也颇有兴趣,能够积极与讲解员互动,收听仔细,但是由于讲解时间稍长,在讲解后半程,观众有些会显出不耐烦的情绪,但是依然能够与讲解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互动。但是志愿者讲解时,由于讲解充满激情,虽然全程时间较长,但是观众一直情绪较为高涨,观众与志愿者讲解员互动频繁且积极。
7、团体讲解如有观众团体进行参观需要讲解时,需要先进行办理手续进行申报,但是只有政府申报的团体才会进行接待,民间团体并不接待。可能由于要保持良好的参观环境的原因,由带队导游进行讲解也是不允许的,因此,导致民间参观团体不能够享受到人工讲解的服务。
8、免费电子语音导览系统除去历史馆和特展馆,其他场馆并没有人工讲解的服务,一些重要的临时展览有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租借,如近期正在举办的《法老·王》。同时在《法老·王》展览中首次运用了智慧导览系统进行讲解。
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讲解又是教育过程的承担者。一直以来,人工讲解作为最传统的讲解方式被广泛运用。本文按照展品以实物为主的博物馆和展品以图片为主的博物馆进行分类,选择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作为展品以实物为主的博物馆的代表,江宁织造博物馆和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作为展品以图片为主的博物馆的代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了目前人工讲解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方面包括:博物馆在人工讲解的制度设置方面,如:时间设置、考核制度设置、讲解机构和讲解分类的设置方面;讲解内容方面,如:讲解路线,讲解词的编写和讲解的吸引性。另从讲解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和讲解最终的评价和反馈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对于人工讲解在博物馆讲解自撇置方面主要有讲解路线的优化,总结出“全域讲解”的概念,确立定期交流机制,以及讲解服务外包模式等建议。最后针对各类讲解以及讲解者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有关讲解人员能力提升的建议,如专业讲解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再教育等。人工讲解作为最原始的一种方式,其优缺点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做到扬长避短也是今后人工讲解发展所要面临的考验。通过此次调查,让我对于人工讲解在博物馆展览中运用的情况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人工讲解其独特意义的体会。在未来I尊物馆的发展中,人工讲解继续发挥其特色,与其他讲解方式相结合才是未来能够打开新的局面的关键。这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但是我们已经在进行尝试,我们对此充满信心。由于笔者研究能力和本文篇幅的局限,对于人工讲解在博物馆中运用现状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很欠缺i对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等四座博物馆的人工讲解的运用状况分析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同时,对今后人工讲解在博物馆中的发展所提出的改进建议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实践经验尚不足。因此,人工讲解的发展方向与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的发展方向及两者之间的平衡性,仍然要靠许许多多的博物馆人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