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发展,智慧旅游在推动旅游行业治理、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营销推广及旅游体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品质的不断升级,旅游行业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趋势,在全域旅游、文旅融合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和实施路径,通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实现从工具理性到制度理性的大变革,让智慧旅游更加“智慧”。笔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一是坚持四个导向,解决旅游行业的突出问题。首先,要坚持需求导向。群众的需求是智慧旅游发展的“方向标”。要聚焦游客、旅游企业、基层的高频事项,不断提升服务对象的获得感。例如,在假日期间,游客比较关注停车难、如厕难、排队难等问题,要从顶层设计推动假日旅游服务应用创新,提升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其次,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当前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集中进行攻关突破,提升旅游行业综合治理能力。例如,旅游数据统计和监测一直以来是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如何让统计和大数据监测两种手段实现有效融合,发挥大数据监测的时效性、动态性和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做到数据既准又有时效,是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课题。再次,坚持效果导向。围绕激发旅游经济活力、社会活力,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聚焦重点环节、关键领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坚持管用和实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推进政企协同发展。例如,在旅游信息服务方面,要充分发挥OTA平台的流量优势,政府通过制定数据标准,建立数据采集、管理和开放共享机制,形成政企协同、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让更多群众看得到、用得着政府掌握的数据,从而提升服务水平。最后,坚持面向未来导向。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围绕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充分把握技术应用的前沿,对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领域要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是要高效推进数据治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同时,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体现的是共享性和开放性,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因素。首先,要遵从数据“从群众(企业)中来,到群众(企业)中去”的原则。要从数据采集源头,到数据应用对象,形成数据生成和数据应用的数据全生命周期闭环机制。要围绕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行业监管等应用场景,制定旅游数据采集和管理服务规范。其次,要树立“一体化”思维,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建立省市县数据互联互通、政企共建共享的旅游数据仓,夯实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出一门”。再次,要做好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摆脱大量无效、低频、僵尸的数据仅仅用来“看看”的窘境。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在旅游市场研判、旅游安全预警等方面实现智能应用,建构“用数据说话”“以数据谋划”的一屏掌控数据分析服务体系。
三是要设计落地一批多跨应用场景。多跨应用场景是通过数字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抓手。要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谋划设计一批旅游多跨应用场景。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多源数据共享集成、多部门业务协同的“三多”理念,全体系、全方位、全流程解决痛点、难点、堵点,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线上线下的深入融合。从政府监管角度看,要以旅游安全监管为重点,加强旅游新业态安全和假日旅游安全的监管,建立新业态风险隐患“三色图”和假日旅游专题多跨应用场景,通过数字赋能,有效缓解假日期间如厕难、停车难、排队难的问题。从服务游客角度看,要充分整合省市县三级旅游资源、产品等数据,跨部门共享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数据,形成“一站式”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权威、实效的信息服务。探索“智慧旅游+未来乡村”“智慧旅游+未来社区”的运营模式,为乡村和社区居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要为企业搭建资源要素平台,推进企业数据上云,通过数据赋能为企业提供政策兑现、信用评价、产品推广等企业运营服务。
四是要建立智慧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制度体系。要体现智慧旅游的“智慧”,技术是基础,制度是关键。数字化改革的核心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是简单把数字化应用场景叠加到传统的体制机制上,也不是简单化、表面化的信息化建设、场景应用开发,而是以数字化驱动制度重塑,构建数字时代旅游消费和旅游供给的新型生产关系,使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智慧旅游可以通过数字化改革,把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结合在一起,谋划一批适应山地旅游发展、农旅融合发展的多跨应用场景,建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形成一批制度和理论成果,让智慧旅游更有温度。